新闻中心
MORE

《在柳州》APP聚焦我院副院长——张施明:时间就是心肌!365天×24小时在线,托起“心”的希望
来源:宣传科 | 作者:宣传科 | 发布时间: 2021-10-12 | 1549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   

       “1分42秒,我们的造影术完成了!通过仪器可以看到,你的心血管没什么大问题,不需要做支架,放心吧。”上月末一天的早上9点,在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(广西科大一附院)胸痛中心的介入手术室里,五位医护人员麻利地完成手术筹备工作后,在胸痛中心张施明副院长的指导下,为一名感觉胸闷的女患者进行了一场冠状动脉造影术。手术时,为了缓解紧张的气氛和状态,张施明跟患者拉家常,询问一些基础情况,不知不觉中,随着导管从患者右手腕动脉处慢慢进入心脏,监视器上心脏血管的情况一目了然。这是一例情况不严重的病例,造影术后患者只需要吃些药缓解一下。手术床上,全程清醒并可以看到医生整个手术过程的患者,露出了开心的笑容。

      广西科大一附院胸痛中心于8月刚刚通过国家胸痛中心的认证,由基层版晋级为标准版。在这个“国字号”胸痛中心,对于心血管患者来说,时间就是心肌,时间就是生命,一秒钟都耽误不得。从事心血管疾病治疗近20年时间,张施明做了七千余台心脏介入手术。这是一个特殊的战场:他们365天×24小时全天候都在线,用“心”服务每一位患者。

生死竞速 CCU(重症冠心病监护)病房延续“心”的奇迹

      救治高危胸痛患者,就是跟时间赛跑。胸痛中心并不是所有的手术都这么轻松和顺利,在密密麻麻的手术记录本上,可以看到张施明的团队在记者采访前的一天,从早上8点到晚上11点完成了大小十几台介入手术,用时最长的超过1小时。“中秋节那天,小伙伴们还通宵做了几台急诊介入手术、抢救了几名危重患者。我们的团队,没有节假日的概念,时刻准备着,一个电话就过来集合。”

      张施明带着广西科大一附院一拨实习生们进入CCU病房,病床上的病人状态看着都挺好,跟刚入院时的状态是两个极端。

      “张医生,我出院后还可以做俯卧撑吗?去年我一口气可以做五十几个。”床上这位年近80岁的患者,心血管堵塞的情况比较严重,发病前几天做简单的运动都会气喘,生活质量不高。然而自从一枚支架植入心脏后,身体机能大大改善了。

      “只要运动不太剧烈就可以,注意休息。我们心脏的三条主要血管,这次手术疏通了堵了近90%的一条血管,另外一条血管也有80%左右狭窄,我们先缓一缓,适应几个月后我们再做手术。”

      隔壁床那位正拿着手机悠闲地看着电视剧的患者,也是经过张施明团队与病魔展开殊死搏斗搏斗挺过来的。

      “张医生,我明天可以出院了吧?你看我一点事都没有啦。”

      “在看电视剧呀!看你已经恢复得很好了,进来那天状态太差了,我们手术帮你做了两个支架,还要观察两天。你第一根堵起来的血管发病都十几年了,这几天急不来。”张施明耐心地跟患者解释。

      这位患者是一位外地来的农民,只有52岁,国庆前因为胸痛状况严重,伴有大汗,呼吸困难等症状,从象州中医院紧急送来广西科大一附院。张施明后来了解到,其实早在十几年前患者已经发现心脏不舒服的症状但并未受到重视,直到最近突发严重胸痛症状才被紧急送到医院进行抢救。

      当时,患者心电图显示的情况并不乐观,是典型的心肌梗死心电图表现,生命征不稳定,需要立即进行手术。初步检查完成后不到半个小时,胸痛中心的医护人员们立即激活胸痛导管室等待病人手术。

      手术顺利开通闭塞血管并植入一枚支架,恢复闭塞血管血流,患者胸痛症状迅速缓解,恢复正常生命体征,术后送入心内科CCU病房继续治疗。   

      “心血管病发病前的小症状往往容易被患者忽略,很多患者症状严重、实在顶不住了才被紧急送来抢救,年轻化的趋势也是让人堪忧。隔壁床那位才四十岁左右的青年,就是中秋节当天发病被120救护车送来、到达医院时心跳呼吸骤停后经过心肺复苏,然后我们连夜手术抢救过来的。幸亏抢救及时,才挽回了一条命。”

      用最短的时间抢救一条生命,它充分体现了“时间就是心肌,时间就是生命”的救治理念。胸痛中心的创建为急性胸痛患者提供了便捷、快速的诊疗平台,多年来,张施明带领的胸痛中心团队,对急性胸痛患者进行快速准确的诊断、危险评估和恰当的治疗,挽救了无数生命。但其中的酸甜苦辣,只有参与其中的人才能真切的感受和体会。

      “胸痛中心,之所以设置在急诊,就是为患者争取时间。我们介入手术团队的医护人员也是24小时随叫随到,只要有病人需要我们,都会第一时间赶过来,不论在哪里。”

         

“临床”医生全力以赴  托起“心”的希望

      “心血管疾病发病的特点是起病急,常常在凌晨,而且容易心脏骤停,对医务人员的要求比较高。以前我还是住院医师的时候,晚上值班都是和衣而睡的。护士一来敲门,就马上跳起来去病房救治病人。”张施明说的这个习惯,是整个心血管科室医生的常态。

      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变化快,随时会‘死给你看’,救治需要争分夺秒,前一分钟还跟你说话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,下一分钟病情就突然急转直下,哪怕抢救过来,大面积心肌的损伤已经无法挽回了。”张施明从业近二十年,碰到大多数患者都是积极配合医师治疗的,但有个别患者和家属,往往没有意识到急性心肌梗死这个病的危害,不停地在犹豫、在打电话询问“医生”朋友、在商量……时间在一分一秒中流逝。面对此类病,实际上医院已经开通了绿色通道,可以先救治再考虑费用。但往往一部分患者和家属“认为”患者似乎没有特别严重的症状一直在摇摆不定,耽误了最佳手术时机。

      “胸痛中心的设置,就是要提高民众的意识,胸痛后确诊急性心肌梗死,一定要听医生的话,如果医生告诉你需要急诊介入手术,不要有任何犹豫。我们医生和家属的心情是一样的,都希望患者活下来、活得更好。”急性心梗是一种十分凶险的致命性急症,急性心梗的黄金抢救时间是发病后2小时以内,发作后2至6小时内尤其是1小时内死亡率最高。“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半小时后缺血心肌开始坏死,时间越久坏死心肌越多,在急性心肌梗死后越快恢复心肌供血,才可以抢救更多的濒死心肌,病人的预后和远期生活质量也才会好。因此我们说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中,‘时间就是心肌,时间就是生命’”。

      面对高危急性心梗患者,随时会发出危险“信号”,如果不能快速识别、紧急处置,后果不堪设想,在这方面,张施明得到了他入行时一位师傅的“真传”,那便是24小时“陪床”,当一名真正的“临床”医生。张施明说,二十年前,心血管疾病的救治设备和技术手段还没有现在这么先进的时候,他的师傅完成了一台高危患者的急救手术,由于患者病情危重,术后仍不稳定。作为当时新引进的技术,实战经验并不多,为了更好的监测患者,保障患者安全,张施明的师傅把简易床打开后,直接睡在病人的旁边,随时观测患者的病情、随时处置。三天后,病人的情况稳定后才把陪床撤了。

      “我师傅的这种做法深深地感染了我们,有一两年我们也是这样的做,直到后来技术升级和团队成熟。”张施明对这段“临床”经历记忆尤深,也让他更理解了这份职业的不平凡。他反复的提醒:大家要提高意识,遇到突发胸闷胸痛,特别是合并憋气、呼吸困难、大汗淋漓、晕厥、黑矇、乏力等一种或多种症状的时候,一定要重视起来,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,等待救援。

      前不久,广西科大一附院胸痛中心成为升级版的“国字号”,是一个里程碑,也是一个新起点。张施明表示,他们将不忘初心、砥砺前行,更好地利用这个平台,不断持续改进服务,追求更好的医疗救治模式,拯救更多生命,为市民的健康保驾护航,托起“心”的希望。张施明呼吁有意向的优秀学生,可以报考医学专业,这是一份特别神圣的职业。